全院教师

首页    教师队伍    正文

刘国梁

发布人:黄居鑫时间:2020-09-26浏览:

 刘国梁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青创团队带头人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从事专业:  高性能绿色切削加工、激光微纳制造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liuguoliang@qut.edu.cn  
工作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通信地址: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东路777号  
 
个人简介
刘国梁,工学博士,副教授,山东省青创团队带头人,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2013.09-2019.06在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长江学者”黄传真教授。2019年9月进入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切削技术及激光表面微织构技术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公开发表SCE、EI等高水平论文20余篇,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青年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8项,企业委托课题2项。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tronic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编委。
教育经历
2020年5月-至今,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合作导师:孙树峰教授
2013年9月-2019年6月, 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硕博连读,导师:黄传真教授
2017年11月-2018年11月, 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工业工程学院,联合培养 ,导师:Tuğrul Özel
2009年9月-2013年6月, 山东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
工作履历
2019年9月-至今,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学术兼职
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tronic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编委。
国际期刊Lubricants客座主编。
教学情况
主授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优化设计,机械设计基础
教改项目
1. 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2025.1-2026.12,主持。
2. 青岛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23.11-2024.11,主持。
教研论文
1. 刘国梁,杨勇,刘晓玲等。思维导图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冶金教育,2024,3: 1-3.
2. 刘国梁,马宵,刘晓玲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典型机械装置的应用 ,中国冶金教育,2025.
科研情况
研究领域
高性能切削技术
激光微纳制造技术(激光表面微织构)等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2375446,2024.01-2027.12,主持。
2.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24KJH021,2025.01-2027.12, 团队带头人。
3. 企业委托项目,2023.08-2025.12,主持。
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委托项目,2025.01-2025.12, 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52005281,2021.01-2023.12,主持。
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ZR2020QE181,2021.01-2023.12,主持。
7. 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2020.06-2022.05,主持。
8.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SKLMT-MSKFKT-202105,2021.01-2023.12, 主持。
9.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 Kfkt2020-06,2020.12-2022.12,主持。
10. 教育部高效洁净机械制造重点实验室基金,2020.06 - 2022.05,主持。
科研论文
近五年一作/通讯论文:
1. Liu Guoliang*, Zheng Jintao, Wang Jin, et al. Surface morphology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VA turning process based on a newly modified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4, 115: 224-239.
2. Ji Min, Liu Guoliang*, Yin Kaili, et al. Effect of surface textures fabricated by 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illing on the key surface properties of dental ceramics[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4, 50:  53592–53609.
3. 郑金滔,马浩然,王进,刘国梁*. 超声辅助纳米流体微量润滑车削钛合金实验研究[J/OL].中国机械工程,1-11.
4. Ma Haoran, Zheng Jintao, Li Xiangjun, Tang Jian, Liu Xinfu, Liu Guoliang*. Tribological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ypes of
nanoparticles at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turning interface of titanium allo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tronic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24,3, 260-275.
5. 王旭,任坤,刘毅,戴龙杰,王津,刘国梁*. 聚焦超声辅助激光加工装置优化设计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25(02):81-89。
6. 刘国梁,李程程,张凤,邢宏宇,孙树峰,冀敏. 水热及化学处理对烧结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的影响[J]. 表面技术,2025。
7. 王进,刘国梁*,郑金滔. 基于等效热-力载荷的Ti6Al4V 合金超声振动车削表面残余应力场创成机理模拟研究[J]. 工具技术,2024,11:49-56。
8. 于资江,李存志,于菲,谢爱军,刘国梁*.基于Simulink对机械臂可视化上料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24(02):80-84。
9. 李存志,付振明,于资江, 王桂斌,刘毅,刘国梁*.大功率海洋装备发动机链条设计与试验[J].制造技术与机床,2024(07):26-31。
10. Liu Guoliang*, Zheng Jintao, Huang Chuanzhen, et al. Coupling effect of micro-textured tools and cooling conditions on the turning performance of aluminum alloy 6061.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2023, 11 : 663–681.
11. Liu Guoliang*, Wang Jin, Zheng Jintao,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Turning of Aluminum Alloy 6061 with Vegetable Oil-Based Nanofluid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J]. Lubricants, 2023, 11(11): 470.
12.  Liu Guoliang*, Huang Chuanzhen,  Zhao Bin, et al. Effect of Machined Surface Integrity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Metal Workpiece: A Review.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1, 34(1):1-16.
13. Liu Guoliang, Huang Chuanzhen, SunShufeng, et al.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on high-speed cutting modified anti-fatigue performance of Incoloy A286 and titanium alloy TC17.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1, 113: 855–866.
14. Dai Longjie, Zheng Jintao, Dong Delong, Sun Shufeng, Liu Guoliang*. Effect of insert micro-texture types on the cutting force and temperature under various cooling condi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tronics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21, 14(3-4): 228-239.
15. Liu Guoliang, Tuğrul Özel, Li Jianming,et al. Optimization and fabrication of curvilinear micro-grooved cutting tools for sustainable machining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the cutting proces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0, 110: 1327–1338.
16. Liu Guoliang, Huang Chuanzhen, Zou Bin, et al. The modification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17-4PH stainless steel by cu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0, 49: 447–455.
发明专利
1. 刘国梁,薛钢,任玉刚等,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器的自激振动取芯钻具,中国发明专利, ZL 2024 1 1479421.7
2. 刘国梁,郑金滔,王德祥等,一种超声振动车削表面微织构形貌仿真预测方法及系统,中国发明专利, ZL 2023 1 1538174.9
3. 刘国梁,唐健,孙瑞等,一种激光沉积-超声振动切削耦合的再制造装置及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ZL 2023 1 1299434.1
4. 刘国梁,刘毅,孙绪鹏等,针对齿/链轮齿面缺陷的激光熔覆修复-强化装置和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ZL 2022 1 1578318.9
5. 刘国梁,王茜,杨勇等,一种多自由度聚焦超声辅助激光加工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ZL 2021 1 0200631.8
6. 刘国梁,戴龙杰,刘毅等,一种用于链条销轴表面激光加工的自动定位装夹系统,中国发明专利,ZL 2021 1 0911635.7
7. 张凤,刘国梁,曲宝鑫等,一种适用于育苗盆的自动清理-装填一体化系统,中国发明专利,ZL 2022 1 1253528.0
软件著作权
1. 刘国梁; 郑金滔; 王德祥; 冀敏; 李超; 王进; 马浩然; 超声振动车削表面三维形貌仿真软件V1.0, 2023SR0671696,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 2023-3-31.
获奖情况
1. 刘国梁,刘毅,杨勇等,高性能织构增润链条关键技术及应用,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三等奖,2024.
招生信息
诚心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欢迎报考。
注:科研工作随时指导,实验初期必定亲自指导制定并验证实验方案;
      所有论文、专利等idea均由老师提供,学生只负责实现即可;
      发表论文按照实际贡献排序,学生撰写的论文学生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