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始终秉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耕机械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了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摩擦学与表界面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状态诊断、能源与运载装备动力学及控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学院积极拓展新兴领域,科研成果丰硕,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服务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双碳”目标、智能制造和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坚持“四个面向”,以高水平科研驱动高质量发展。近五年,学院累计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授权发明专利50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科研总经费突破5000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彰显了学院在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领域的综合实力。
学院构建了“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多层次科研平台体系。包括:国家级平台:冶金炉渣高效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平台:山东省激光绿色高效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工程研究中心等18个;市级平台:青岛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与洁净精密制造创新中心等11个。依托平台优势,学院与中车集团、潍柴动力、山东豪迈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打造全球化产学研合作网络。
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为导向。在绿色制造与节能环保方向,聚焦冶金炉渣资源化利用、工业流体污染控制等领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在智能装备与数字化转型方向,开展高端装备数字孪生、激光智能制造等研究,赋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在轨道交通与高端装备方向,联合中车四方等企业,攻克高铁、特种车辆关键技术,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学院紧扣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以建设“省内一流研究教学型学院”为引领,持续深化科研创新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国家和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