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会自我调适,培育良好心态,进一步提升职业获得感、幸福感,5月27日上午,由学生工作处主办、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承办的心理沙龙活动在北区7公寓二楼顺利进行,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刘启辉应邀参加,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董虎、学院心理联络员、辅导员、班主任30余人参加。

活动伊始,在“积极介绍-寻找自己的光”环节中,刘启辉鼓励老师们互相分享自己骄傲的三件事,在倾听中看见闪闪发光的自己,在赞美中喜悦的接纳自己。接着,他结合自身职业生涯经历,围绕工作的初心、工作的价值、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娓娓道来,讲述“如何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他以“佛洛依德冰山理论”为切入点,指出心理结构存在“本我、自我、超我”三重性,心理变化会引起自身观念、情绪及行为的变化,强调在工作中一是要找准定位,全面认识自己,深刻考究工作初心,让心“定下来”;二是要确立职业目标,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实施、评估、调整、再实施的过程,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让心“稳下来”;三是要学会知足常乐,结合生动事例,讲述要处理好与学生、与家长、与自己的关系,达成工作与生活二者之间的平衡,让心“乐起来”。
接近两个小时的分享,刘老师论述清晰明了,语言风趣幽默,互动性较强,为各位老师们指点迷津,在场老师听得津津有味,会场不时传来阵阵热烈掌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张钦恺说:“刘老师的分享,不仅仅带给我知识层面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对工作态度、工作价值的思考,接下来我会一如既往坚守自己对教育、对学生工作的初心,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也希望把这份幸福和力量带给更多的学生和身边的人。”
教育育人,从心开始。此次心理沙龙系学校“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一,促使老师们在融洽、轻松的氛围里更好地认识自我、放松身心,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职业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大家纷纷表示,将秉承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撰稿:吴静;审核: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