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小行星1996 YF2被命名为“青岛理工星”

发布人:机汽学院时间:2023-12-28浏览:

2023年12月1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发布的《小天体命名公报》获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96年12月22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1139的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命名为“青岛理工星”,即(11139)Qingdaoligong = 1996 YF2。从此,浩瀚的宇宙星空中新添了一颗以青岛理工大学命名的小行星。青岛理工大学成为山东省属高校中首次拥有专属小行星命名的高校。

“青岛理工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兴隆观测站于1996年12月22日发现的。该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轨道偏心率为0.223、轨道倾角为4.729度、轨道半长径为2.52天文单位,以相当于每秒23.12公里的速度在轨绕日运行,绕太阳一周需4年的时间。

对于小行星的命名,首先小行星必须是经过国际公认的新天体,且须由其发现者提名,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并对外发布。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

 

对于以小行星命名的个人、机构组织或单位来说,是一种国际荣誉。“青岛理工星”命名的成功获批,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鼎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青岛理工大学不断优化和调整学科布局,努力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以及信息科学和数字化技术的交叉融合,致力培育航天测控可视化、数字孪生装备检测与控制、人工智能制造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特别是学校依托赵正旭教授领衔的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创新团队,联合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古镇口核心区,共同建立了“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作为该领域国内首个产学研联合平台,实验室与中国航天港建设成员单位于2022年12月又获批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近年来,实验室将自主研发的深空探测三维实时可视化技术运用于国家航天工程的实战任务中。先后参与执行了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飞船、核心舱交会对接,探月工程嫦娥系列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月球车月面巡视遥操作,深空探测工程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等50多次重大工程,为航天测控任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

学校将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古镇口核心区、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全力支持下,进一步密切交流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凝练优势特色,在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继续贡献青岛理工力量。(撰稿:张天一、郭阳;审核:钱均、路成刚、李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