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我校大三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

发布人:机汽学院时间:2025-02-21浏览:

近日,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读大三本科生张澍镕在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以独立一作身份发表题目为“Modulating oxygen-vacancy of IrOx@Ti via controllably partial pressures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学术论文。青岛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PVD功能薄膜团队高波老师、王进老师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杜晓晔老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聚焦于通过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度上精确调控IrOx催化剂的结构,尤其是氧空位浓度,以优化其在PEMWE中的催化性能。通过磁控溅射技术精确控制制备过程中的氧气流量参数,实现对催化剂中氧空位浓度的精确调控,弥补了传统制备方法的不足。在实验中,张澍镕制备了高氧空位浓度的IrOx-10@Ti催化剂,并在析氧反应(OER)中表现出优异性能:该催化剂仅需198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cm²的电流密度,并且在0.5 mol/L H2SO4溶液和PEMWE中表现出长达200小时的稳定运行能力。这一成果不仅大幅降低了铱的负载量,还显著提高了催化效率和稳定性,可为IrOx催化剂的高性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在降低传统催化剂成本、进一步推动氢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张澍镕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支持该科研团队致力于表面功能涂层与薄膜的开发、表征和应用,开发新型陶瓷/金属纳米薄膜材料、电催化析氢析氧膜电极、耐磨疏水涂层材料等薄膜体系,致力于探索表面、界面以及纳米结构等前沿应用。团队负责人高波老师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他的带领下,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组成了一个互补性强、战斗力高的科研团队学术研究和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加入团队以来,张澍镕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收获了诸多荣誉奖项。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三等奖、挑战杯省级铜奖以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银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十余项。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该生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近期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排名第二)在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B》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hree-dimensional Au-decorated MoS₂/TiO₂ nanomaterials gas sensors for efficient NO₂ sensing”的学术论文。张澍镕表示,正是学校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室平台,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厚的资源土壤,激励他和同学们不断参加各类科创竞赛,才有机会取得这些成绩。(撰稿:高波;审核:李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