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是青岛理工大学创建最早的骨干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全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空间装备与监测技术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同时还招收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和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完整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32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00余人。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57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87人、高级实验师8名,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111人。省部级以上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兼职),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长江学者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突贡中青年专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名,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5名。形成了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的精干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招生学科简介
1、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创办于1953年,是原冶金部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1979年招收本科,1993年获批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1997年获批山东省首批车辆工程硕士点,2005年获批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点,200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双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和山东省“双高”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学科拥有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及科研平台。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5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兼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名,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选2人,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5名。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次。形成了在摩擦学与材料表界面科学、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智能信息处理与复杂装备状态监测诊断、冶金运载装备动力学及节能控制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发展方向。拥有“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冶金炉渣高效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等20个政府批建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
2016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89项,省部级项目125项,其中中央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4项。参加了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天眼数字孪生系统、军队装备云系统等国家重大实战任务。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40项,发表SCI/EI论文678篇(高被引、热点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332项。
2016年以来,培养硕士600余名、博士20余名,获上银优博奖1项、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5篇、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5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1项,主/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1次,与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外21所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联合培养学生25名,境外学者来访66人次,出访境外83人次。
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坚持区域发展战略导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瞄准航空航天、海工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制造、高端家电等重点产业,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军民融合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2、安全科学与工程
始于2003年开始招生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 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科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9名,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个,宝钢教育优秀教师1人、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外聘山东省产业教授1人。
学科设有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安全人机工程、防火与防爆、机电设备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职业健康与安全检测、虚拟仿真与模拟等7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工矿灾害预防与控制、通风除尘与热害治理、环境与化工安全防护、应急技术与管理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培养方向。
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25项,横向课题60余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黄金协会、山东省和青岛市等省、市级科技奖励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等期刊收录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5部。
3、材料科学与工程
始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和金属材料与表面。主要在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连接成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及工艺,高性能新材料制备,材料表面改性等领域开展研究。学科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是青岛市模具协会的副会长单位。
学科具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与企业保持有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发表SCIE/EI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研项目达5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项目20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4、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始于2004年招收本科,2016年列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8年列入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重点专业,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空间装备与监测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在智能监测与可视化操控、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故障诊断、精密测量及仪器三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及科研平台。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博士24名、教授9名、博导7名、英国皇家工艺院院士、长江学者1名、中国航天飞控中心特聘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名,兼职教授2名(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专业教师硕博比为96%。教学团队共参加国家航天测控可视化任务30多次,获批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拥有“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政府批建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
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任务,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瞄准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军民融合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与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青岛古镇口核心区、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团队参加了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天眼数字孪生系统、军队装备云系统等国家重大实战任务。
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1项。
办学条件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省厅级科研平台(工程中心/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5个市级科研平台。拥有各类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
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青岛理工大学-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青岛理工大学-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冶金炉渣高效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省厅级教学科研平台:
山东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省机械工程工程训练中心
山东省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激光绿色高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余热利用与节能装备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冶金有色)
山东省高校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机械工程泰山学者岗位
市级科研平台:
青岛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能源与环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2016年以来,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屡获佳绩。
1、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2、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省属高校首次);
3、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5篇;
4、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5篇;
5、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2项。
科研成果与特色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形成了“航天装备数字孪生技术与可视化”、“摩擦学与表界面工程”、“激光制造与精密绿色加工”、“微纳3D打印与复合材料制造”和“振动噪声控制与智能诊断”等多支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
招生专业目录
说明:1、专业目录中标★学科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专业目录标▲为该学科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或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奖助体系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学校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以享受或申请下列奖(助)学金。(评选及发放办法详见学校研究生处网站)
(一)研究生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专项奖励等。
1、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用于奖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恪守学术道德,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研究生。
奖励名额和标准,按照当年财政部、教育部下达的标准执行。当前执行的奖励标准为:硕士生2万元/年•人;博士生3万元/年•人。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是学校统筹利用财政拨款、学校事业收入、社会捐助资金等,奖励支持在学业中表现优良的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钻研。获得奖励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3、研究生专项奖励
由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经费设立,用于奖励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工作、校园文化、公益服务等中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和研究生集体;奖励有创新潜质的研究生申报并获评国家级、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励在校研究生参加并获得省级以上的各类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成果奖等。
(二)研究生助学金
研究生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以下简称“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困难生补助等。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获得资助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
统筹利用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经费、学校事业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遵循按需设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面向在读全日制研究生,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研究生,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发放“三助”岗位津贴。
(三)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
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按照国家和学校各类助学贷款政策相关规定执行,积极帮助有困难研究生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四)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
特殊困难补助金是学校提供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本人或家庭遇到突发事故、急需获得帮助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的临时性、一次性困难补助金。
(五)研究生新生绿色通道
学校设立研究生新生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可在新生报到前签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诺书》,入学时先办理报到手续,随后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途径完成相关事宜。
联系我们
招生咨询:
孟红 0532-86873955
任少翠 0532-68052309
学位点咨询:
机械工程/机械(专业学位):梁鹏 15265265256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 崔宁 15969881386
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张庆海 15511336259
安全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 撒占友13792899068
学院网址:
http://mae.q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