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至13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解析会暨组委会工作会议在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指导,慧鱼组竞赛组委会、北京中教仪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理工大学联合承办,吸引全国20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绘机械创新教育发展蓝图。

开幕式上,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许从宝教授致欢迎辞。全国大赛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王晶教授正式发布第十二届大赛主题——“灵巧·智能,美好生活”,强调赛事将聚焦智能家居、康复医疗等民生领域装备创新,推动高校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会议同期揭牌“慧鱼工程技术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由青岛理工大学联合德国慧鱼集团、北京中教仪共同建设,集成模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打造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平台。

14位专家围绕机械创新教育前沿作主题报告,围绕产学研结合共同探索机械教育领域新范式,并形成三大核心共识。一是产教融合重构课程体系,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华教授提出的“反向设计”理念,为机械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万志坚教授系统展示了机器人项目化教学的创新范式。通过"认知学习单元+慧鱼创新项目"双主线架构,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二是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变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卫东教授研发的AI交互教材,通过虚拟拆装、故障模拟等虚实融合场景,破解机械原理教学中“高成本、高风险、难实操”的痛点;东南大学许映秋教授则聚焦新质人才培养,提出以多学科交叉竞赛为引擎驱动教学革新,倡导将“智能装备+物联网”“机器人+医疗健康”等前沿课题嵌入赛事。 三是模块化思维强化工程素养,德国慧鱼集团Laurenz先生提出的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可重构机械组件库构建了"系统认知-功能验证-方案迭代"的完整训练链条,使学生在搭建智能仓储AGV等设备时,能够直观理解机械传动、电气控制与软件算法的耦合关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万强正高工主导的"工程问题拆解"实训模式,将复杂工程分解为运动精度、视觉识别、力觉反馈等子模块,学生在攻克各模块技术瓶颈后进行了跨学科的集成验证,近三年该模式已助力学生团队获得16项发明专利。
此外,与会专家实地考察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创新平台,在慧鱼工作室观摩学生跨学科协作项目,于青云车队探讨新能源赛车轻量化方案,并深入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重点实验室了解卫星组网技术突破。学院副院长杨发展表示,通过“以赛促创、研用一体”模式,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62项,孵化创业项目14个,多项成果应用于航天、海洋工程领域。这种“赛创融合”的全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获得了参会专家的广泛赞誉。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高度评价本次会议成效,认为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通过构建校企联合创新平台、项目化教学和成果孵化三位一体的产教协同创新机制,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新时代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标杆。这种深度融合产业需求的教育创新模式,为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两张皮”难题提供了可复制方案,将有力助推我国机械工程领域新工科建设与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质量提升。(撰稿:代沅兴、郭阳;审核:李忠晓、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