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适用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车辆工程(080204)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和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可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团队精神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1、摩擦学与材料表界面科学:摩擦、磨损、润滑机理,摩擦学测试技术,流体润滑理论与应用,轴承、齿轮、凸轮等机械零件的润滑理论,纳米摩擦学;表面工程中的表面涂层强化、机械结构的疲劳强度、材料表界面结构的调控、不同金属材料摩擦副的表面改性。
2、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精密绿色加工、精密磨削与激光快速制造;智能制造,微纳3D打印、微尺度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快速原型制造与生物组织构造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连接成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及工艺。
3、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状态诊断:智能信息处理,机械设备动态参数测试、机械设备检测、设备故障诊断理论及应用技术、智能状态诊断,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4、冶金运载装备动力学及节能控制:机械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机械振动、噪声控制与测试方法、机械振动分析及其控制,大型冶金装备、运载车辆的结构声学设计、声振控制,冶金能量回收装备,冲击、振动、降噪理论在机械设备、冶金、车辆、航天器与飞行器中的应用等。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 年(从2018级开始实施)。其中,研究生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约一年。用于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硕士研究生在学制基础上最长可延长2年。凡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且符合学院有关规定者,允许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研究生经学校批准休学或保留学籍的,休学或保留学籍时间不计入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以导师为中心组成集体指导小组,采用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重视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本专业开设系统的学位课程外,还建立与相邻专业方向的交叉联系;因材施教,强调自学和对话式、讨论式教学,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导师和研究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要求如下:
1、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导师应按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提交教研室(研究室)审查,经院系领导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2、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除安排学习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要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各项社会政治活动。
3、研究生的培养应采用理论学习、科研和论文并重,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素质教育,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注意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或独立担负设计、管理等技术方面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4、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应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研究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应该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经常组织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
五、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1、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数不少于31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得低于27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7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非课程学分包括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1学分,综合能力提升1学分,科学技术前沿报告与学术研讨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共4学分。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不含学校开设的公共课程):一般每学分按16学时计算。
2、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从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学、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互换性原理与测量6门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中选修2门。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计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1学分,综合能力提升1学分,科学技术前沿报告与学术研讨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共4学分。
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论文开题原则上在第二学期完成,最迟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硕士至少1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进行。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通过后,计入1学分。中期考核优秀的学生可提出硕博连读申请,不合格者终止学习。
综合能力提升:研究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获得1学分
Ⅰ 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类活动
参加市级及以上科技竞赛1次或研究生党总支及学院组织的各项科技竞赛类活动3次,即可计入1学分。
Ⅱ 获科研成果
在学位申请时学校要求必须达到的学术成果要求之外,研究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学术论文1篇、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授权发明专利1项、或获得校级以上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项,即可计入1学分。以上成果导师为第1位,研究生为第2位,也可视为研究生的成果;由于时间原因,学术论文不能正式出版,需提交编辑部出具的证明材料。
科学技术前沿报告与学术研讨:“科学技术前沿报告”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公开做1次学术前沿报告,“学术研讨”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参加机械工程专业的学术活动10次以上,且必须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国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至少1次,由学院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计入1学分。
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不少于3周的社会实践,并撰写总结报告。通过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有一定时间结合课题研究深入生产科研单位或科研试验点进行调查、搜集资料或实验,并提出相应成果,在提交论文前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经学院评定合格通过后,计入1学分。
六、学术成果
为保证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规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需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本人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也可视为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作者单位应署名青岛理工大学。由于时间原因,学术论文不能正式出版,需提交编辑部出具的录用证明材料。
七、论文工作安排
学位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础训练及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课题调研、选题报告、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
1、论文的准备工作宜尽早开始。一般应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范围;研究生原则上在第二学期,最迟应在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其中书面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实验手段及时间安排等。论文选题报告或研究工作计划,经过教研室专门小组及导师的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撰写阶段。选题一般应结合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中的课题进行,但要注意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适当,以应用研究为主,注意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审核通过后,制定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明确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进度安排等。若在执行中有较大变动或调整,必须经导师同意、院系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
2、论文工作中期,院系和教研室要会同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保证论文进度和质量。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论文内容能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论文工作应表明作者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4、论文答辩
1)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学位论文经学术不端检测和盲评通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认为论文合格并同意答辩后,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并举行学位论文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应有一位以上来自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学术成果,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附表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要求 |
学 位 课 |
公共 学位课 |
M999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 |
5学分 |
M999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考试 |
必修 |
M9990029 |
综合英语 |
2 |
40 |
1 |
考试 |
必修 |
基础 学位课
|
M9990005 |
数值分析 |
3 |
48 |
1 |
考试 |
必修 |
≥12学分(按研究方向必修,其它方向可选修) |
M9990006 |
数学物理方法 |
3 |
48 |
1 |
考试 |
M9990007 |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
3 |
48 |
1 |
考试 |
至少选1门 |
M0020151 |
机械振动● |
2 |
32 |
1 |
考试 |
专业 学位课
|
M0020102 |
机械工程前沿(导师集体) |
2 |
32 |
2 |
考查 |
必修 |
摩擦学与材料表界面科学 |
M0020104 |
摩擦学原理● |
2 |
32 |
1 |
考试 |
必修 |
|
材料学与表界面科学 |
2 |
32 |
1 |
考试 |
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 |
|
先进制造与复合加工技术 |
2 |
32 |
1 |
考试 |
必修 |
|
系统动力学建模● |
2 |
32 |
1 |
考试 |
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状态诊断 |
|
振动噪声数值仿真技术● |
2 |
32 |
1 |
考试 |
必修 |
M0020121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2 |
32 |
1 |
考试 |
冶金运载装备动力学及节能控制 |
|
车辆动力学● |
2 |
32 |
1 |
考试 |
必修 |
M0050134 |
现代控制理论 |
2 |
32 |
1 |
考试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 选修课 |
M9990014 |
体育专项课 |
1 |
30 |
1 |
考试 |
必修 |
2学分 |
M9990030 |
学术英语写作 |
1 |
20 |
2 |
考试 |
必修 |
M9990012 |
第二外国语-韩语 |
1 |
48 |
2 |
考试 |
选修 |
≥8学分 |
|
大数据技术 |
2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
python机器学习 |
2 |
32 |
2 |
考试 |
选修 |
M9990013 |
文学欣赏课 |
1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M9990014 |
音乐欣赏课 |
1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M9990034 |
雅思 |
2 |
40 |
2 |
考试 |
选修 |
M9990035 |
托福 |
2 |
40 |
2 |
考试 |
选修 |
专业 选修课 |
M0020163 |
有限元分析软件及应用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摩擦学与材料表界面科学 |
|
流体润滑数值分析●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概论● |
2 |
32 |
2 |
考查 |
M0020129 |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
2 |
32 |
2 |
考查 |
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 |
|
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
电流体动力喷射机理及工艺● |
2 |
32 |
2 |
考查 |
M0020159 |
激光制造技术 |
2 |
32 |
2 |
考查 |
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状态诊断 |
|
振动噪声理论与控制实例★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M0020112 |
智能控制理论技术 |
2 |
32 |
2 |
考查 |
|
状态监测技术与故障诊断● |
2 |
32 |
2 |
考查 |
冶金运载装备动力学及节能控制 |
|
电动汽车设计理论与控制技术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
汽车NVH分析与控制● |
2 |
32 |
2 |
考查 |
必修 环节 |
学术与创新创业活动 |
M9990025 |
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 |
1 |
|
|
|
必修 |
4学分 |
M9990032 |
综合能力提升 |
1 |
|
|
|
必修 |
M9990033 |
科学技术前沿报告与学术研讨 |
1 |
|
|
|
必修 |
M9990027 |
社会实践 |
1 |
≥3周 |
|
|
必修 |
补修课 |
|
液压传动 |
|
40 |
1 |
考试 |
至少选2门 |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
48 |
1 |
考试 |
|
电气控制与PLC |
|
40 |
1 |
考试 |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
|
32 |
1 |
考试 |
|
自动控制原理 |
|
56 |
1 |
考试 |
|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 |
|
32 |
1 |
考试 |
总学分 |
不少于31学分 |
注:课程名称后标“●”,为全英语授课课程;标“★”,为案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