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硕士点建设

目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仪器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同时还招收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和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1、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情况请见博士点介绍

2、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2003年开始招生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 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9名,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个,宝钢教育优秀教师1人、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外聘山东省产业教授1人。

本学科设有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安全人机工程、防火与防爆、机电设备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职业健康与安全检测、虚拟仿真与模拟等7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工矿灾害预防与控制、通风除尘与热害治理、环境与化工安全防护、应急技术与管理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培养方向。

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25项,横向课题60余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黄金协会、山东省和青岛市等省、市级科技奖励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等期刊收录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5部。

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本科专业,学科于201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和金属材料与表面。主要在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连接成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及工艺,高性能新材料制备,材料表面改性等领域开展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与企业保持有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发表SCIE/EI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研项目达5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项目20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学科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是青岛市模具协会的副会长单位。

4、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办于2004年招收本科,2016年列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8年列入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重点专业,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空间装备与监测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在智能监测与可视化操控、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故障诊断、精密测量及仪器三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及科研平台。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博士24名、教授9名、博导7名、英国皇家工艺院院士、长江学者1名、中国航天飞控中心特聘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名,兼职教授2名(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专业教师硕博比为96%。教学团队共参加国家航天测控可视化任务30多次,获批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拥有“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政府批建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

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任务,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瞄准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军民融合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与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青岛古镇口核心区、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团队参加了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天眼数字孪生系统、军队装备云系统等国家重大实战任务。

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1项。



返回原图
/